中国法院网讯(彭宝怡)“这三万块钱是救命钱啊,多亏你们上门来办手续!”近日,在河南省襄城县范湖乡某村的村室里,82岁的李大爷紧紧握着襄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手连声道谢。近日,该院主动延伸司法服务,为一名行动不便的八旬老人上门办结执行领款手续,让司法关怀如暖阳般照进群众心坎。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5年2月,师某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大爷借款30000元并出具欠条。起初,师某某承诺将尽快还款。但随着时间推移,面对李大爷的多次催要,他不仅屡屡推脱,更逐渐拒绝见面、杳无音讯。
	
	  近年来,李大爷夫妇身体每况愈下,医疗开支剧增,生活陷入困境,这笔借款成了老两口期盼已久的“救命钱”。无奈之下,李大爷于2024年秋诉至襄城县法院,请求判令师某某偿还借款。
	
	  法院经审理查明事实后,依法判决师某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偿还借款30000元。然而判决生效后,师某某仍拒不履行义务,李大爷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干警耿高峰第一时间核查案情。在得知申请人年逾八旬、行动不便且无亲属照料的特殊情况后,当即决定启动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绿色通道。执行干警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排查师某某财产线索,并多次前往其经营的副食品店及居住地走访。
	
	  经过反复释法明理与法律威慑,师某某最终认识到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主动将30000元执行款缴至法院。
	
	  考虑到李大爷夫妇往返法院不便,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切实保障老年群体合法权益,执行干警主动协调村委干部与老人侄子到场见证,并携带相关手续材料驱车前往老人家中办理领款事宜。在村委会议室,执行干警现场核对身份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领款流程,耐心指导老人完成签字确认。
	
	  “法院真是把工作做到了我们心坎上,知道老人出门难,直接上门服务,这才是真正的司法为民!”村支书在旁感慨道。当李大爷颤抖着接过执行款时,执行干警还不忘叮嘱其侄子妥善保管钱款,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提供法律帮助。
	
	  此次上门办结案件,既是襄城县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更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下一步,襄城县法院将持续深化涉老案件专项服务机制,进一步推广巡回审判、上门办理等便民举措,不断优化司法服务流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