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诉状得跑好几趟法院问格式,现在在综治中心扫个码,跟着远程柜台提示填信息,10分钟就生成了规范的起诉状,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牧民朝克图在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通过法院新引进的诉讼服务远程柜台,顺利完成了民间借贷纠纷的诉状填写。这是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系统推广要素式示范文本和“两库”案例资源(“人民法院案例库”“多元解纷案例库”),为群众提供智慧化司法服务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群众诉讼堵点,组织基层法院创新推行要素式示范文本与“两库”资源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通过“智能工具+精准服务+场景化指引”,让法律文书“会说话”、典型案例“当老师”,为大漠深处的群众铺就了一条高效、便捷的解纷之路。 
	  智能工具“一键生成”:从“来回跑”到“家门口办” 
	  “选择纠纷类型、填写关键信息、人工客服远程指导……全程就像‘搭积木’,连我这种不懂法律的人都能轻松搞定。”在阿拉善左旗综治中心,刚通过远程柜台生成诉状的社区居民王女士感慨道。 
	  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将要素式示范文本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引进的诉讼服务远程柜台成为群众“贴身法律顾问”——当事人只需根据屏幕提示选择纠纷类型,即可快速生成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的要素式诉状,生成的文书还能通过二维码保存至手机,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这一创新举措成效显著:截至8月,阿拉善左旗法院第一批11类要素式起诉状单月应用率已达95.9%,覆盖法院诉服中心、综治中心、4个派出法庭及巡回审判点、15个苏木镇和4个街道办,让偏远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标准化、高效化的诉讼服务。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从“被动问”到“主动找” 
	  “您扫这个二维码,就能看到和您情况类似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例,里面有法院怎么判的、调解方案有哪些,一目了然。”在阿拉善右旗综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正指引前来咨询的张阿姨使用“人民法院案例库”小程序。 
	  阿拉善右旗人民法院推行“线上推送+线下指引”双轨服务:线上通过工作群推送要素式示范文本链接,线下在诉服中心、综治中心窗口,摆放纸质模板、配备联网电脑,群众可随时下载电子版,还能通过二维码检索案例库。 
	  “以前遇到纠纷心里没底,现在自己就能查案例、看模板,心里踏实多了!”张阿姨通过案例库了解到类似纠纷的调解方案后,主动联系对方达成和解。阿拉善右旗法院还组织30余名干警和综治中心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让一线调解员熟练掌握“两库”检索技能,今年以来已协助群众查询案例、使用要素式示范文本120余次,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高效化解。 
	  精准服务“靶向推送”:从“泛泛讲”到“点对点” 
	  “叮!您的案件可参考要素式示范文本及相关案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不久前,额济纳旗居民李先生收到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发来的短信,附带的要素式示范文本和参考案例,让他对自己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了清晰认知。 
	  额济纳旗人民法院创新“靶向服务”模式,针对特定类型案件当事人,通过短信或诉讼服务平台“点对点”推送要素式示范文本及案例,累计精准服务200余人次。 
	  在额济纳旗综治中心,智能诉状识别机前常有群众驻足——这台设备能自动识别诉状填写是否规范,导诉员现场讲解操作,配合大屏滚动播放的5个案例视频、400份宣传手册,让法律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该院还通过“示范庭+现场解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典型案件庭审,庭后结合“两库”案例讲解法律要点,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 
	  截至目前,额济纳旗法院已累计使用要素式示范文本211份,通过“两库”资源辅助调解纠纷200余件,成功化解100余件,调解成功率提升近20%。 
	  从远程柜台“智慧赋能”到二维码“指尖服务”,从“大水漫灌”宣传到“精准滴灌”推送,阿拉善盟法院以要素式示范文本和“两库”推广为抓手,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基层治理最末梢。 
	  如今,在广袤的阿拉善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智慧化司法服务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理念正深入人心,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