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六月二十八日,班戈法院青龙东嘎法庭深入牧区草原,结合一起草场纠纷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情景模拟形式,向牧民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陈秀 摄
	
	
		
	
	
		
	
	 
	图为5月13日,安多法院雁石坪法庭干警把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搬到冰山脚下的牧区草场,向当地牧民普及草原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格桑曲吉 摄
	 
	图为7月24日,班戈法院青龙东嘎法庭在赛马节盛会时,在纳木错湖畔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向牧民普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知识。斯塔秋吉 摄
	 
	
		图为格拉丹东雪山姜根迪如冰川。嘎玛索朗加措 摄
	
	
		  那曲市,西藏自治区的“北大门”,北跨唐古拉山脉,南倚念青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约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中国海拔最高、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在那曲,有一支草原牧场上的司法“轻骑兵”——车载科技流动法庭。他们以车辙为笔,书写着法治建设新篇章。
	
	
		  近年来,那曲法院坚持强基导向,不断优化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工作机制。从服务范围看,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实现从城市到乡村、从集中居住区到夏冬牧场的全覆盖。从服务形式看,车载科技流动法庭集合巡回立案、调解、审判、执行、法治宣传等功能,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和远程在线服务。从服务成效看,新一代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司法便民更加智能精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攀升。
	
	
		  2024年以来,那曲法院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巡回行驶里程80余万公里,排查案件1800余件,现场化解纠纷480余件,当场立案300余件,现场开庭80余场次,现场执行500余次,送法上门1400余次,发放便民联系卡5500余张,受教育群众达20余万人次。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
	
	
		  2025年6月27日,在喜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的重要回信,字里行间饱含着人民领袖爱人民的深厚情怀。
	
	
		  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那曲法院迅速行动。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今年7月,双湖县人民法院和安多县人民法院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日行千里,翻越唐古拉山,通过“加强联络畅渠道”工作法,深入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与辖区群众席地而坐,亲切交流。
	
	
		  在“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的温暖指引下,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巡回宣讲方式声传万家。
	
	
		  安多法院雁石坪人民法庭干警加入格拉丹东“长江第一滴水”志愿巡护队,并聘请当地党员志愿巡护队员担任生态法治巡护联络员。
	
	
		  今年64岁的老党员土旦亲眼见证了党和政府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在我们每家每年都能领到草补资金。”安多法院干警握着阿尼(藏语译为爷爷)土旦的双手说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院在积极探索。”
	
	
		  土旦回应道:“你们用司法力量守护生态,这可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办法呀!还把司法服务延伸至搬迁安置点,实现‘离乡不离法’。”
	
	
		  牧民逐水草而居,司法服务就跟着牧民走
	
	
		  从“帐篷”到“安居”、从“跋涉”到“车辙”、从“马背”到“云端”——住房的日新月异、交通的飞速发展,与数字法院建设带来的司法成果交相辉映,用法治之笔勾勒出农牧民日益富足的幸福图景。
	
	
		  索县人民法院、申扎县人民法院以“索秀卓姆在行动”和“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为引领,依托“法官定点挂包”机制,通过“靶向发力办实事”工作法,让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成为连接牧民与司法的“直通热线”。
	
	
		  车轮年复一年踏遍草原的寒暑,牧民逐水草而居,司法服务就跟着牧民走。
	
	
		  当冬日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崭新的安居房,推开窗,牧民杰布幸福的笑脸映照在蓝天白云之下,望向远处的流动法庭车辙印,他嘴角不禁上扬,“这跟着牧民走的司法服务,真是亚布哒(藏语译为非常棒)!”
	
	
		  “家门口的法庭,咱抬头就能看见,伸手就能够着。”
	
	
		  虫草生长在海拔4500米至5200米的高山草甸中。作为西藏冬虫夏草的核心产区,比如县素有“世界虫草看中国、中国虫草看那曲”的美誉,是冬虫夏草的首选产地。
	
	
		  每年五六月是虫草采挖期。今年,比如县人民法院车载科技流动法庭穿梭在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的偏远山区。干警秉持“流动法庭围着民意转,干警围着群众转”的理念,针对虫草采集区人流量大、情况复杂、矛盾隐患突出等问题,通过“全面排查摸底数”工作法,将司法服务延伸至执勤点、群众生活区、采集点、临时交易场所,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民法典、那曲冬虫夏草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案释法,引导群众规避虫草买卖交易风险,同时帮助留守弱势群体、为农田除草浇水、解群众燃眉之急。
	
	
		  “家门口的法庭,咱抬头就能看见,伸手就能够着。”采集虫草的群众称赞道。
	
	
		  “这才是高原司法最美的样子!”
	
	
		  那曲法院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将“派驻人民法庭、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持续探索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庭所共建”实践形成的“古露经验”成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今年7月中旬,色尼区人民法院古露人民法庭的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开进我们村的夏季牧场。法官们迅速搭建起临时法庭,我还在模拟法庭环节体验了当‘法官’,亲手敲响了法槌——那一瞬间差点没拿稳!原以为只是敲一下木头,亲手一试,才知那一槌的分量有多重。这哪是敲在桌上,分明是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坎上啊。”古露镇一名乡级人大代表罗占感慨道。
	
	
		  古露法庭法官拉巴次仁微笑回应:“感谢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认可。我们始终聚焦本土实际,通过‘严格考评保实效’的工作方法,努力让科技多跑一里路,为群众多解一分难,真正实现司法服务如酥油茶般温润人心,法治保障似糌粑香般持久绵长。”
	
	
		  夏日的纳木错湖畔,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沐浴清凉湖风,陶醉于宝石蓝色的湖水与念青唐古拉山脉倒影交织的秘境之中。刚入额的年轻法官次仁拉姆手持旅游纠纷调解指导手册,远眺纳木错,通过电话感慨道:“拉巴庭长,你们古露法庭的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巡回模式让我受益匪浅!我们班戈县人民法院青龙东嘎人民法庭在纳木错沿线创新推出‘圣象天门旅游法庭’,游客扫码即可预约法治宣传与调解的‘云端服务’,大家都称赞‘这司法服务,比氧气瓶来得还及时!’”
	
	
		  “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你们用心守护游客的‘诗和远方’,我们用情守住牧民的‘酥油糌粑’,这才是高原司法最美的样子!”
	
	
		  四时更替,初心如磐。
	
	
		  立足“世界屋脊”之巅,一支装备精良、功能完备的车载科技流动法庭队伍,恰似高原铁骑,正将“那曲实践”的经纬在广袤草原深处细细织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那曲法院人汲取智慧力量,将灵活便捷的司法服务跨越千山万水,精准送抵牧区帐篷,送到牧民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