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落下
庭审开始
但正义的实现
远不止于法庭上的几小时
真正的“较量”
早在法官翻开卷宗的那一刻就已悄然进行
让我们跟随一位法官的笔触,看看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庭前阅卷,为一场高质、高效的庭审奠定坚实基础,让诉讼参与各方都能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与力量。
庭审效果好不好,庭前阅卷见分晓。作为法官,每次走上审判台之前,“啃卷宗”都是最关键的“热身”。通过细致阅卷,能够让庭审少走弯路、直击核心。
——哈尔滨铁路运输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 聂春艳
第一步:“快读” 抓脉络,摸清案件 “基本盘”
拿到卷宗先别急着逐页抠细节,我习惯先做“整体扫描”:
✅ 翻一遍材料清单,确认起诉状、证据、主体信息等是否齐全;
✅ 划重点:案由是什么?原被告是谁?有没有关联案件?
✅ 标疑问:是否属于本院管辖?要不要做鉴定?双方矛盾点在哪?
就像看故事先理清 “人物关系” 和 “核心冲突”,这一步能快速了解案件的大致情况,包括是否属于受案范围、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具体纠纷类型、是否涉及鉴定、矛盾及争议大小等,为后续阅卷定方向。
第二步:“精读” 挖细节,审查证据 “过三关”
如果说初阅是“搭框架”,那二次阅卷就是“填血肉”,尤其是行政案件,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庭审走向:
●读起诉状:探寻原告 “真实诉求”
●读答辩状:紧盯被告 “证据支撑”
●审证据:给每份材料 “过三关”
结合原被告诉辩主张,对双方提交的证据逐一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包括审查证据的来源、收集程序是否合法,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是否相关,证据之间是否能够相互印证,以及对提供的复印件是否能与原件核实,若无原件是否有其他证据佐证等。针对再次阅卷发现的可能与案件基本事实相关联但卷宗尚缺失的材料,可能还需要与当事人沟通核实,以便在当事人充分举证的情况下,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避免无效庭审。
第三步:阅卷“收尾” 让庭审“胸有成竹”
吃透卷宗后,我会做好 3 件事:
① 写一份“庭审提纲”:把争议焦点、需核实的问题列清楚,庭审时不遗漏;
② 找“调解契机”:从卷宗里看双方是否有协商空间,能调则调,减少诉累;
③ 提前沟通、补充证据:把缺的材料、要核实的事实提前搞定,避免庭审“卡壳”。
法官想说:
阅卷不是 “机械翻材料”
而是带着 “问题意识” 梳理案件
多一分细致
庭审就少一分混乱
多一次沟通
当事人就少跑一趟路
高效的庭审
最终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纠纷
让公平正义不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