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交通事故引纠纷 柔性调解破僵局

  发布时间:2025-08-18 14:48:46


    

    近日,哈尔滨铁路运输法院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双方当事人送来的锦旗,两面锦旗背后,是一起交通事故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圆满化解——经法官多轮调解,双方从剑拔弩张到达成和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24 年 7 月 26 日,京哈高速上的一场悲剧打破了多个家庭的平静。马某雨天驾车未保持安全车速,车辆失控闯入救援警戒区域,撞到在应急车道避险的于某、于某妻子包某某及于某妻兄包某。事故造成于某死亡,其余2人受伤,两台车辆及路政设施受损的严重后果。交警认定马某负事故全部责任,马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双方因民事赔偿数额产生分歧。今年4月,于某家属向哈尔滨铁路运输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抽丝剥茧,在僵局中寻转机
    案件受理后,法官详细了解案情,发现双方对责任认定无异议,争议焦点仅在赔偿金额。秉持着“八思八问”工作理念,法官决定以调解为突破口,全力化解这场纠纷。但首次接触马某便令人忧心:看守所内的马某情绪激动,坦诚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妻子无业,家中还有重病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70万元索赔,感觉生活无望。面对绝望的被告和悲恸的原告,调解似乎走进“死胡同”。    

    法官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反复梳理案卷和与马某的沟通记录,终于捕捉到关键信息:马某车辆交强险仍在有效期内,且事故发生于执行雇主交付的收尾工作途中。法官立即联系马某雇主,发现其有一定赔偿能力且态度积极,调解重现曙光。法官随即与雇主反复沟通,搭建起赔偿协商的桥梁。


情理交织,用真诚破坚冰

    面对痛失顶梁柱的原告家庭,法官没有急于谈赔偿问题,而是先当 “倾听者”。“老人没了儿子,孩子没了爸爸……” 家属的哽咽诉说里,是难以愈合的创伤。法官怀着同理心耐心疏导家属情绪,并从法律层面分析赔偿范围与标准,细致解读条文,让家属感受到法律既有尺度也有温度。同时积极与马某雇主及案涉保险公司沟通,不断优化调解方案,既依法保障原告权益最大化,又确保赔偿方案切实可行。


案结事了,让正义有温度

    通过多次“背对背”沟通释法明理,“面对面”交流增进理解,于某家属知晓了马某的实际困境,马某也体会到了对方失去亲人的伤痛。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马某、雇主与保险公司共赔偿68万元,其中6.7万元分期支付,原告为马某出具谅解书。拿到赔偿款时,于某妻子红着眼眶说道:“爱人出事以后,我天天愁得睡不着觉,老人要照顾,俩孩子上学要花钱,真不知道这日子该咋撑下去,现在总算能喘口气了,谢谢法院!” 


   

    这场纠纷以调解方式柔性化解,是法官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省法院“八思八问”工作理念及哈铁中院 “七步调解法”的生动实践。哈铁法院将继续聚焦民生案件,以“如我在诉”意识依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