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院执行 -> 执行工作动态

微信被冻结 威胁堵法院大门被拘留

发布时间:2020-08-14 09:22:32


       “你们凭什么冻我的微信钱包,请你们马上解冻,不然我明天找人把法院堵了”。8月10日下午临近下班,长期不见踪影的被执行人周某居然来到贵州省息烽县人民法院找法官“讨说法”,气焰十分嚣张。“拘留你没商量”,面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且主动送上门的周某,执行承办法官笑纳“大礼”,经审批后宣布对周某司法拘留十五天。

  原来,周某是从事建筑的小包工头,欠为其务工的四名村民工资两万七千余元一直未付。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周某屡次玩失踪,与法官躲猫猫,故意规避执行。由于该四起执行案件涉及民工工资,又系疫情特殊时期,为了保证民工正常生活,息烽法院高度重视,多方查找,加大执行力度,在8月初该院查询到周某微信钱包有两万余元入帐,当即冻结,周某知道后心怀不满,找承办法官理论,不料却是作茧自缚,自投罗网。

  执行拘留期间,周某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深刻认识到其具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行为的违法性,写出悔过书,承认了错误,并叫其妻到法院将所欠余款全部付清。8月11日下午,在周某妻子付清所有欠款之后,息烽法院对周某提前解除了拘留,至此,四名民工血汗钱得以讨回,周某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治教育。

  在执行过程中,总有一些失信被执行人,面对执行法官的说理、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只是对他们的恐吓,于是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进去”之后才恍然大悟,悔之晚矣。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岂能逃避?告诫各被执行人,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该履行的法律义务积极主动的履行,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