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通过强化执行团队建设,创新执行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行行动,推动执行工作进入良性循环。2016年至今年7月,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395件,结案1193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04亿元,执行到位率达81.94%。
团队执行 快速高效
“杨法官,我们看到李老板了,现在我们跟着他的车正往长江大桥方向的高速路上,请您赶紧来……”
7月17日上午,该院执行局法官杨俊生刚上班,就接到申请执行人老张的来电。杨俊生迅速联系法警出车,叫上书记员就赶了过去。被执行人李某拖欠老张借贷款本息计100余万元,在被强制执行部分财产后,还有40万元债务未还清,李某突然下落不明。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其住所及工厂厂区,均未发现踪迹。
当天一早,老张偶然在芜湖市区发现李某日常使用的轿车,在确认李某在车上后,立刻致电杨俊生。根据老张提供的线索,杨俊生执行团队赶到高速路口将李某的车辆拦在路边,连人带车带回法院,前后不到一小时。到法院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协商,最终形成了还款计划。
“案件的快速处理得益于我们团队的快速反应机制。”杨俊生说,“以往,执行人员各自负责手中案件,外出办案需要走派车流程,还要临时找同事‘搭伙’,遇上局里没人还要找其他庭室‘借人’。今年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执行小组,法警、警车都配备到位,执行任务一来‘说走就走’,提升了办案效率。”
今年上半年,芜湖经开区法院受案3233件,目前在编干警只有38人,其中员额法官12名。“办案力量严重不足客观存在,但院党组很重视执行工作,执行局干警从两年前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3人,办案力量显著增强。”该院执行局局长郑文武说。
队伍扩大了,执行局主动作为,依托执行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办案力量,形成2个裁决组、3个实施组,裁决组负责文书制发、异议审查等程序性事项,实施组实施财产调查、当事人约谈等具体执行事务。
创新方法 增强威慑
“维护企业权益正气浩然,保驾经济发展执法先锋。”7月26日一早,芜湖一家制药公司负责人带着一面锦旗,来到芜湖经开区法院执行局,对执行法官创新执行方法,顺利为该公司执行到全部案款表示由衷的感谢。
缘起一宗产品质量纠纷案,芜湖经开区法院判令被告徐州某公司赔偿芜湖某制药公司500余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调查了解,该公司暂处歇业状态,但公司对外有投资权益,且法定代表人系美籍华人,有随时出境可能。为防止被执行人恶意逃避债务,法院拟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对其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并依申请裁定禁止该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要求工商部门不得为该公司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程序。
得知法院实施一连串限制措施后,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主动与制药公司协商履行判决义务事宜,两个月内便将所有款项赔偿到位。
“依法裁定禁止被执行人在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没有履行完毕前变更法定代表人,可以防止被执行人躲避债务、规避责任。”郑文武介绍,“这已成为我们破解执行难的新举措。”
针对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罪等案件中,因被告人在监狱服刑导致民事赔偿得不到执行的现实情况,为保障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该院拓宽执行思路,向监狱管理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函,建议对罪犯在履行完民事赔偿义务前,严格控制其减刑假释,督促其履行赔偿义务,让刑事罪犯在失去自由的同时,经济上也没有便宜可占,进一步加大执行威慑力,推动案件执行。
专项执行 突出重点
芜湖经开区法院是安徽省3家具有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之一,仅2016年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01件,占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总量近三分之一。为有效保障知识产权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该院在今年4月专门开展知识产权“执行月”活动,并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部署针对KTV著作权侵权案件进行专项执行行动。
通过前期工作,24家侵犯著作权的KTV场所,有12家已全部自动履行,但仍有部分被执行人既未主动履行,也未向法院报告财产。执行局综合考虑拒执情况、地形分布、威慑效果,选择了其中分布在4个区县的6家KTV作为专项执行的对象。
执行人员当场依法对拒不配合执行的两家KTV进行搜查,现场查获POS机刷卡记录,以此为线索冻结POS机开户行账户,并将KTV负责人张某、戴某带回法院。在途中,戴某认识到自己抗拒执行的错误,愿意主动履行义务,当即通过支付宝转账至法院账户,履行了全部付款义务。“执行月”期间,该院共执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0余件,执行到位额300余万元,有力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为真正兑现生效裁判,提高执行到位率,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该院执行局深入研判,通过“分时、分地、分类”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形成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长效机制和高压态势。